
最多,10天后逐渐降低。一般开花后10-15天果实达到商品成熟。小果品种成熟较早,大果品种较晚。
黄瓜果实的性状因品种而异,有长短、粗细、深色或浅色之分,果面平滑或有棱,并具有稀或密的瘤状突起,瘤的顶部着生刺,刺色有黑、褐色,果皮和果肉也厚薄不等。在开花前后,幼瓜生长的主细胞分裂进行,房细胞处于分裂增生时期。谢花后,幼瓜开始生长主要靠细胞的膨大。因此,在同等条件下,子房较大的雌花,易结大瓜。
黄瓜果实的发育状况与授粉有一定的关系。有些品种经虫媒授粉后才能结瓜,不经授粉则化瓜多,产量明显降低。而有一些品种不需用授粉也能结瓜,被称为单性结实现象。具有单性结实的品种,在设施栽培中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,因为在寒冷季节,授粉昆虫活动很弱或根本不活动,不能进行正常授粉,而对单性结实的品种影响不大,照样能结瓜或获得高产。
黄瓜单性结实现象在品种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。一般来讲,设施栽培的耐寒、耐弱光的品种和华南型品种,单性结实力较强;而夏秋栽培的长日照的华北型品种,则单性结实力较弱。此外,还与植株的生理状态和栽培条件有关,即使同一品种,由于栽培时期和栽培条件不同也表现不一。处于肥水充足、发肓顺利的条件下,开花时子房个体较大,单性结实力较强。经常处于2万勒克斯以下的光照,雌蕊发育不良,单性结实能力明显下降。再者,单性结实也因植株的部位不同而不同。下部节位的雌花表现很弱,植株中部的花表现得较强。
黄瓜果实有时具有苦味,主要是结果之前内部含有一种称为苦味素的物质,在近果柄部位苦味素含量较高,食用时苦味也表现明显。黄瓜苦味的产生主要是栽培期间氮肥施用过多、温度低、日照不足、植株衰老多病等原因。经过长期的选育,目前栽培的黄瓜品种的果实苦味已基本消失,但有时也会因栽培技术不当而严重影响食用品质。